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创业孵化器:价值回归方能提振东北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28
核心提示: 刘佳,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东北财经
  刘佳,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领域为创业管理和家族企业治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课题等共计7项,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刘佳

  “双创”的根本目的,是培育民众的创业精神,创业孵化器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融资渠道、商务辅导及上下游资源对接等行为,成为最能体现创业精神的物质载体。一个地区内创业孵化器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也成为度量其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与其他企业相比,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可获得全产业链的智力、资金、人才等支持,因而创业成功率更高。基于此,各地区纷纷将创业孵化器作为提振经济的有力抓手,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希望孵化器成为遏制经济下行压力的一剂良药。

  创业孵化器常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近年颇受关注的“众创空间”,还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等。目前,我国孵化器发展态势可用两点来概括,一是数量持续激增,二是倒闭潮可能来临。

  今年9月10日公布的《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875家,成功跃升为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而第二组数据就不是那么喜人。位于深圳的“地库”创业孵化器开业仅4个月,“烧掉”100多万元之后,创始人黯然离场。而这远非个案。在深圳,更多不知名的创业孵化器如昙花一现,同属孵化器热点的北京、上海等地情况亦同。虽然各地均有高水准孵化器,但此外更多的是入住率跌破30%、艰难维系,生计不保的孵化器如何能孵出优质企业?

  如此冰火两重天,背后的逻辑在哪里?我们认为首先要站稳两个研判,再去梳理攻克之法。两个基本观点是,第一,创业孵化器成立的根本目的是要去孵化优质创业,“优质”是指创业项目要有创意和创新,是具有市场潜力的稀缺资源。“孵化”是指要对创业想法做全产业链的系统孵化,商业模式梳理、对接投资人、上下游企业的选择和整合等,都是孵化器要做的关键内容。而那些只是出租办公场地和提供初期商务服务的1.0版孵化器,走向没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不难得出第二个基本研判,孵化器的倒闭是优胜劣汰的演进过程,学界和创投界应关注,但无需恐慌。

  接下来,就要为孵化器纷纷关门把一把脉。

  倒闭的孵化器不乏滥竽充数之流。这些孵化器抓住了国家“双创”的政策红利,利用孵化器来赚奖励和补贴。但在拿到政府补贴之后,孵化器创始人猛然发觉,仅提供物理办公场地的“二房东”无法胜任孵化器这个头衔,更无法为在孵企业提供足够的指导。在将补贴“烧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退出止损。其实,这样一批孵化器的陨灭是整个行业步入正规化发展的前奏曲。

  创始人对孵化器功能定位不甚明确。政府主导的孵化器会更具公共功能,把孵化成功作为第一要义。但这类孵化器可能存在一个共性——缺乏绩效考评机制,甚至说,缺乏绩效考评的思维。要知道,这类孵化器也是消耗了大量政府资源,动辄就有几亿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如果不衡量其绩效,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不负责任。另一类民间资本主导的孵化器往往过分追逐利润。曾有多家创业公司披露,由于其项目的市场前景不佳,面临孵化器一方冷处理直至赶出场的境遇。在东北,民间资本主导的孵化器并非行业主流,但随着未来经济大环境的向好,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东北,在设立孵化器之前,对孵化器功能的定位要率先明晰。

  孵化器内缺乏优质的创业想法。好的创业想法永远是各类资本争相追逐的目标。但这类创业想法由于自身的创新属性,在早期往往较难被消费者认知,就需要孵化器给予更专业的指导,也需要更多的孵化时间。从本质上讲,孵化器应该成为孕育创业精神的土壤,是创业投资机构将自己认定优秀的、将进行早期种子或天使投资的项目,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办公,同时促进同一基金投资项目之间的同业或异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孵化器不能为了分摊租金成本,就让众多同质化项目填充到孵化器场地之中,真正以优秀创业项目为中心的孵化器运营才是其本质的回归。

  洗牌之后,如何勇立潮头?以下三方面将有助于树立孵化器的运营新生态。

  发挥典型作用,努力以点带面。以大连为例。大连现有的孵化器有很多走在全国前列,比如高新区众创空间打造的it+汽车、it+人工智能模式,沙河口区扶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做法也被中组部命名为“沙河口模式”。东北应以这类孵化器为中心,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减少重复上马,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探求切实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东北现有孵化器不是太少,而是太复杂,太交叉。在重新整合孵化器建设时,要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提到首位。

  提升项目品质,建立长效机制。东北孵化器要面向未来,不能以短期内解决就业和为新创企业提供起步资金为根本目标,应帮助在孵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这就要求政府在孵化器建设过程中牢牢坚持战略导向,打造孵化器发展的长效机制。应重新审视对地方创新创业发展的考核指标,应当在孵化器建设中切实充当引领与带头功能。将对地方的考核动态化、长期化、精品化。不以孵化期满种子企业的创办率为最终结果,而是以种子企业离开孵化器后三至五年的创业绩效作为最终目标;不片面强调孵化成功的种子企业的数量,而是关注孵化器能否打造具有上市潜力、行业领先水平的精品企业。

  突出专业属性,探索耦合模式。专业孵化器被视为解决目前孵化器倒闭潮的有效方式。在专业孵化器的运营过程中,投资专家应发挥核心作用,周围紧密配套政府的扶持、房地产商的配合等。对于综合孵化器,尤其是更加新颖的虚拟孵化器的探索也要同时加强,综合孵化器亟需打破解决就业的初级目的。在此基础上,改善原有三类孵化器分类发展、各自为政的现状,尝试探索三类孵化器的有效耦合模式。这种耦合模式对于在省级范围内加强孵化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三类孵化器存在着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流动、政策普适等特点,有效整合有利于优化全省资源配置,提升创业孵化效果,是新常态下孵化器发展的未来趋势。

  创业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孵化器的成败不宜过度解读。孵化器倒闭潮或许正是存量投机类型孵化器的重新洗牌,以及全新核心主体进入该领域的新生过程。新气象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孵化器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真正属于专业运营机构,回归孵化器本质的运营新时代正在逼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