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连续放缓。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中国开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
和山东类似,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广东、江苏、上海、重庆、河北、山西等地已推出综合或专项供给侧改革方案。“实施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由之路。”山东的方案这样描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在中国经济的各类矛盾中,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钢铁、煤炭、水泥、船舶等行业表现更为明显,不少企业亏损严重。为此,供给侧改革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产能。
在各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去产能被普遍强调。作为中国煤炭生产大省的山西,提出“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批准新建煤矿项目,不再批准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保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万良说,近3年的目标是钢铁、煤炭产能将分别压减1000万吨、4500万吨,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山东9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力争回升到80%以上。
除了去产能,逐步降低房地产的过高库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房地产是过去不少年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为保证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各地都出台了较有力度的措施。例如,重庆市要求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房地产行业两年内土地供应规模逐年减少10%。
支持农民购房进城,借机推动城镇化也是各地去房产库存普遍采取的措施,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在大胆创新。例如,山东提出,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等地上附着物的农民,县(市、区)政府可参照当地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给予补偿,发放等额“房票”,在辖区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抵作购房款。
近年来,中国开始大力推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行政事业收费大幅降低,以此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在这次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继续被作为重要目标。
江西省近日提出,“降成本”共涉及七大领域60条举措,具体包括落实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收费,以及降低融资、用工、用电用地、物流、财务等方面的诸多成本,有望为企业减负超过500亿元。
部分专家认为,从过去重视调控需求侧到现在重视供给侧改革,从而实现两端发力,中国的调控手段正在优化。随着各地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药方”作用将逐步显现,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提到,正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将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预计未来中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供给侧改革将有助于提高经济遭受负面冲击时的恢复能力,提升增长潜力。”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说。